(资料图)

8月5日,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喜摘第十三届“荷花奖”。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该剧已全国巡演80多场,次次开票秒罄,场场一座难求,社交平台点赞风暴刷屏,得到市场肯定的同时,如今又摘得“荷花奖”。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改编经典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又多了一个范本。

“荷花奖”是中国舞蹈界的最高专业艺术奖项,其奖项权威性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属同一级别。此番舞剧《红楼梦》从高手如云的比赛阵容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4部获奖舞剧之一,可见其实力。

从电视剧到电影,从京剧到话剧,从音乐剧到芭蕾舞剧……多年来,基于原著的不同改编与呈现,都在各自领域赋予《红楼梦》特色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江苏大剧院民族舞剧《红楼梦》仅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就让观众与国风古韵远别重逢,一路走来也成绩斐然,戏迷网络奔走诉说一票难求,期盼巡演落地家乡。以开场售罄为起始,掌声如潮来收尾,舞剧《红楼梦》每一场都在与观众双向奔赴。

市场需求与口碑双双作保,舞剧《红楼梦》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呢?

黛玉入府、向妙玉借梅、醉卧芍药丛……舞台上,一句句判词以灯光的形式投射,在帷幔的一开一合之间,“还原”原著《红楼梦》中的经典场面。舞剧《红楼梦》以原著内容进行编排创作,在叙事上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十二舞段各有题名、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

通过舞蹈去诉说中国故事,表达动人情感,吸引观众走进剧中的“那扇门”,实现对话,激荡起新的思绪与情感,继而引导着一批批“槛外人”完成“梦中人”的转型,不少人在“红楼众生相”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这正是共鸣所在。

很多观众与舞剧《红楼梦》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和连接。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四刷”以上的观众表达着自己的惊喜和震撼,“十刷”的也大有人在,更多的人“还想二刷,奈何票太难抢”。“以’十二金钗’盛开和凋零的生命历程为切入口,深沉与轻快、沉稳与活泼、刻板与俏皮中,侧重于表达每个人物复杂而又细腻的内心矛盾与心理变化,以及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始终呈现着封建枷锁下的’红楼’悲剧格调”;“从演员们的舞蹈语言中看尽千言万语”;“像做了一场绚烂多彩的梦,美到失语,真实又破碎,繁花似锦又繁华散尽,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震撼!看完发现,原来大梦一场的人是我,后劲很大,快乐又痛苦的感觉”……这些都是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的评论。

舞剧《红楼梦》得以成为有口皆碑的佳作,离不开改编创作者的专业与真诚。这群年轻艺术家们再造了“大观园”青春王国的奇迹,用现代的审美和表达方式对经典进行解构与整合,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做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也从青年一代艺术家的视角实现了对民族文学经典的重新演绎。

国风热潮彰显文化自信,这些年来,涌现出《只此青绿》《咏春》《杜甫》等口碑舞剧佳作,可见,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再传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用心创作,才能真正地把握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而年轻人通过这些作品,认识经典、尊重经典、重温经典、品味经典,从中汲取更多文化营养,期待未来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改编作品,让经典之光,华夏文化真正走进更多年轻人的心中。

(来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