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不锈钢棒线材企业转型发展成为锂电新贵,永兴材料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实现了绿色转型的完美“蝶变”。
【资料图】
自成立以来,永兴材料深耕特钢新材料主业,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动自主研发创新,成为了中国不锈钢长材龙头企业。
在深交所上市后,公司积极发挥上市平台优势,确立了“企业转型、主业升级”发展战略,把锂电新能源作为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构建“特钢”+“锂电”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未来将积极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及锂电新能源基础母材提供商。
深耕特钢新材料
据永兴材料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兴材料成立二十年以来,始终将自己定位为高品质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研发、生产企业,致力于研发特种金属新材料,产品经下游加工后,被广泛运用到油气开采炼化、火电核电、海洋工程、船舰制造、人体医疗等特殊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多年位居前三。
近些年,永兴材料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先后投资建设现代化熔炼技改项目、年产25万吨高品质不锈钢和特种合金棒线项目、高品质不锈钢连铸技改项目等一系列提质增效的项目,以现代化装备促进主业升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015年上市以来,依托先进装备,永兴材料加大了金属材料国产化进口替代的研发力度,通过产学研合作、上下游协作等多种方式,在高温合金、镍基耐蚀合金、超级奥氏体、超级双相钢等领域积极开发高新产品,在汽车发动机用材、人体医疗植入用材、620及以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材、核电站海水系统用材等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高端特钢新材料国产化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永兴材料获得了汽车行业TS16949、APISPECQ1美国石油协会质量体系以及中国船级社等多个船级社的认证,取得了中国石化、东方锅炉、上海锅炉、哈尔滨锅炉等终端行业核心用户对原材料供应商认证。
转型布局锂电
深耕特钢新材料的同时,永兴材料积极推进转型升级。2017年,公司本着“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的原则,总结特钢发展经验后,聚焦公司所擅长的工业制造领域,选择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第二主业。
公司在特钢新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和设备技术,这些优势更好推动公司顺利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据悉,永兴材料自布局锂电行业以来,以国内锂云母资源为依托,建立了从采矿、选矿到碳酸锂深加工的电池正极原材料全产业链。期间,自主研发了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与固氟技术的融合、先成形后隧道窑焙烧的工艺、动力学控制选择性浸出技术、分段磨矿技术等锂云母提锂的核心技术与工艺,在云母提锂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产品成本的可控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云母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永兴材料锂电新能源板块一期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和二期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均已全面达产,具有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 等领域。
凭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优势、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丰富的内部管理优势,公司获得下游企业广泛认可,与多家正极材料、电池等下游龙头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在云母提锂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这与永兴材料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是分不开的。永兴材料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将技术投入当做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每年持续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此前,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其中,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特钢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降低%,锂电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深交所市场助力成长
“特钢”+“锂电”双轮驱动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永兴材料于2015年5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登陆资本市场舞台。上市以来,永兴材料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通过首发、可转债、定增等方式,合计募资约亿元,有力支撑了公司转型发展。
据了解,2015年,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高品质不锈钢及特种合金棒线项目”,有效解决了高端产品后道加工不足、产能不能充分释放等卡脖子问题,项目达产后公司产品年销量从20多万吨增长到30万吨左右。
2020年,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及配套项目,加快了“新能源锂电材料”发展速度,让公司的双主业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2022年,非公发募投项目“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及配套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碳酸锂产能、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让公司在云母提锂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上市以后,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为公司技改投入、新产业投资、凝聚力增强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了公司高质量发展速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永兴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抓好高端材料国产化进度加快及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利契机,在锂电新能源方面,继续发挥好国内锂资源优势,持续降低产品成本,创新云母提锂及副产品利用工艺,做到性价比最优,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增值服务,实现多方共赢。在特钢新材料方面,继续秉承“进口替代”之路,推动特钢新材料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上实现“进口替代”,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实现高端特钢新材料国产化。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