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个公司招什么样的人,是有讲究的。譬如根据岗位需要,在学历和能力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意味着应聘人员的学历和特长受到用人单位的审视。老实说,这种要求只要不违背法理,旁人就无可多言。但最近,网传山东华测机械公司抖音号发布通知称,因为张某事件,将停聘四川大学毕业生。此后该公司工作人员承认发过视频,称信息不妥,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已删除视频。

尽管原因也查找了出来,视频也删了,但这事就跟没发生过一样吗?作为一家挺大的公司,发出这样一个逻辑不通也有失体面的通知,非常奇怪。到底是工作人员所称的操作失误,还是有人刻意为之,以示某种 " 正义 ",恐怕只有公司内部人员自己清楚。

" 操作失误 " 之论,其实非常牵强。任何一个正经八百的单位,在发出关于用人方面的通知时,必然经过相关审核程序。这个程序理应包括相关领导的签字。作为执行者的工作人员把操作失误的内容私下发出来,理论上有可能性,但现实中恐怕很难实现,除非是相关工作人员 " 放飞自我 ",不打算在公司里好好干了。

必须指出的是,发布这样一种通知,与法理不相符合。张某事件尽人皆知,对这起事件,人们拥有各自的看法,本属正常。但是仅仅因为张某属于某校人员,就做出 " 制裁 " 性质的停聘决定,这是对招聘事务严肃性的荒诞 " 解构 ",是对川大学生的歧视。无形中,川大学生被以抬不上桌面的理由 " 连坐 " 了。他们明明和张某无关,明明是张某事件的局外人,却仅仅因为和张某 " 系出同门 ",便遭到如此嫌弃,这让人无法接受。对招聘者来说,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只能说明他们是在把招聘当儿戏。发出这一通知的人,知晓川大学生的特点吗?如果川大有学生非常适合该公司的岗位,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么,他们将会因此付出代价。

在 " 抢人 " 成为各地发展大势的氛围中,对人才的了解和吸引,本该成为一个负责任公司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位于山东,和川大距离甚远。目前没有信息说明,该公司过往招聘过多少川大的学生,占比多少,因而一家公司的停聘决定,对川大的 " 杀伤力 " 如何,也就存疑。假如该公司从川大招聘的大学生本就不多,甚至少而又少,那么他们这样做简直可笑。

在流量时代,很多行为都能带来 " 聚焦效应 "。例如,英雄从高高的桥上跳下救人,可以获得极高的人气。而对准一个焦点,设法 " 蹭 " 一回,自然也能带来某种 " 回报 "。然而,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能换来正向的效益。如果做出有悖常理、令人气愤的事,很有可能被反噬。这大概也是相关公司删除视频的内在 " 动力 "。在就业不易的环境中,某些用人单位习惯了颐指气使,好像自我掌握了主宰求职者命运的 " 密码 "。这种傲慢心理值得检讨。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求职者,尽量多帮帮,少玩那些花样,这不难做到。

贰拾柒号

(编辑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