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我市发布了《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是全市首个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布的政策性意见。《行动计划》对产业核心发展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4000亿元。
作为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五大未来产业之首,人工智能产业在锡已形成一定基础。无锡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据了解,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31亿元,增长21%,人工智能核心企业87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近1000家,基本涵盖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应用示范层等产业链各环节,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在新吴、经开、滨湖等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人工智能产业外延广阔,与多个产业都有交叉,《行动计划》从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应用示范层,对我市发展相关产业进行了较为明晰的界定。相关人士介绍,基础支撑层,以智能芯片为主攻方向,加快人工智能云端、终端训练和推理芯片的研制,发展与人工智能芯片配套的编译器、驱动软件、开发环境等产业化支撑工具;探索发展神经网络定制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新型智能计算芯片。技术产品层,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为主攻方向,突破跨媒体感知与分析推理、智能语义理解、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类脑智能计算、超大规模训练模型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层,以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推动“AI+”组合式创新,提升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和总成能力,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加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落地,为内容生产全面赋能。“之所以这样界定,也是考虑到了对无锡现有优势产业的支撑赋能以及加强对前瞻性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探路。”
《行动计划》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进一步实现技术落地,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具体来说,相关企业要在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行业实施“AI+”行动,实现场景突破,目标是累计认定50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应用解决方案,打造10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相关人士表示,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生态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工智能企业规模较小,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较少,核心软件算法、关键硬件设备等方面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行动计划》明确了相关产业发展目标,对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有利于产业链的整体打造。”(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