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的“县域碳最优”——访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高级经济师谭雪
【资料图】
中能传媒:在发电侧新昌的这些“减碳”做法,是否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谭雪: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国各界都在为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个目标而努力。新昌因地制宜地推进发电侧“减碳”工作,这些做法可谓是亮点纷呈,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是向青山谋发展,以“光伏茶园”赋能乡村产业。新昌多山地而少平原,土地资源有限。新昌充分开发利用荒山、水库、山林、厂房屋顶等资源,在不改变原本土地使用性质的情况下发展光伏产业,提升单位面积利用效率,并形成了茶园上发电、光伏下种茶的“光伏茶园”模式,实现减碳与增效双赢。
二是向绿水要效益,以“水电集群”滋养美丽乡村。新昌曾被誉为“小水电之乡”,河段山高坡陡,河道弯曲落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优势。这些年新昌一方面实施小水电资产整合项目,并启动小水电报废重建和现代化提升改造;另一方面,新昌开展水电站梯级利用,集群优化调控水电出力,实现水电发展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三是推动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光资源、水资源转化为光资产、水资产。新昌通过统筹水电光伏,在时间、空间上实现立体互补,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小水电资产等,实现能源资源转化为能源资产;通过清洁能源与当地特色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还能够有力助推乡村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两山论”萌发于浙江省,也最早实践于浙江省,新昌就是生动案例。不仅为浙江省,也为我国广大县域的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减碳降碳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能传媒:新昌的控碳最优聚焦电力传输这个环节推进精准控碳,以全景智控为主要特征,保障系统安全下的控碳最优。那么这种“控碳”最优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谭雪: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新昌的高自愈电网、量子开关、无人机巡检、超级充电宝等这些举措,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配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分布式与多元负荷接入的主要平台。新昌供电公司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智能化新型配电网,也汇聚源网荷储全环节数据,智能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智能研判和预警潜在风险;还借助量子开关、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这些举措都提升了配电网的可观可测可控程度,加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提升了电网运行和管理的效率,通过技术和管理双驱动,实现电力传输全环节“控碳”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另一方面,储能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新昌建设了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通过错峰供电能够缓解电力系统调控压力,大大提升了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在发展储能产业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碳减排。
此外,新型电力系统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结构上的新型,管理和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在机制上也需要创新,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论是景区里的高质量供电服务、量子开关远程无感接电,还是大型充电宝,都体现了新昌供电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体系。( 林楠 张世豪 冯浩)
原标题:谭雪:“双碳”背景下的“县域碳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