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首个扬州工匠日,“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2023年第二届扬州市产业工人节开幕式”活动,也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举行。
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
(相关资料图)
扬州去年多个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产业工人功不可没
记者了解到,启动产改以来,扬州全市共培育各级试点企业700多家,产业集群产改试点14个,创造了“团室联姻”“两堂”建设、“三员”制度等产改模式,打造了“产业工人节”“情暖产业工人十件实事”、扬工暖“新”等特色产改品牌。培养出一支以“扬州大工匠”“扬州工匠”为代表的新时代“扬家匠”技能人才队伍。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105亿元,增长4.3%、增幅列全省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2%,增幅均列全省第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产业工人的智慧力量和辛勤汗水。
现场表彰
“一个厂,一件事,一辈子是我工作的初心”
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交流发言环节,劳模工匠代表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畅谈心声,不时博得热烈掌声。扬州保来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制造副总监邓恩龙说,2016年,公司确定汽车发动机配套项目为今后十年战略发展的方向,自己带领团队经过不断尝试,在业内首创了专利型生产工艺,让该项目从最初的2000万元销售额提高到了现在的约2.3亿元,并且连续两年获得全球优秀供应商荣誉。“我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一个厂,一件事,一辈子’是我工作的初心。”邓恩龙感言,2003年7月,一个新开发件遇到困难无法生产,但客户第二天就要等待装机,“我和同事从早上8点开始,连续工作到第二天清晨5点半,才终于把产品做了出来。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飘落在衣服上的金属粉末甚至已经生锈发黄了。容不得休息,换了一件衣服后,我们立刻带着样品赶到客户那里进行装机测试,结果一次性通过验证。那一刻,已经整整36个小时没有合眼的我如释重负。”
劳模工匠感言
“泥瓦匠”摘取我国建造师最高个人荣誉奖
不久前,2022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江苏华建建造师魏春明喜摘“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该奖项是由国家科技部奖励办批准的国家级科学技术类最重要的奖项之一,是我国建造师的最高个人荣誉奖。作为一个“泥瓦匠”,魏春明是如何做到的呢?他说,2009至2013年,自己主持实施了上海世博会重点工程——洛克·外滩源项目。这个上海外滩最大的历史保护建筑群综合改造项目,施工难度极大。超过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开裂,沉降变形严重,仅保留“L”形外墙,要在内部新建8米深的地下室和60米高的建筑,史无前例。“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让百年建筑重获新生?为确保安全,控制施工过程无法预知的风险,我和专家们一起研发了多项新技术、新方法,保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可以修旧如旧,还可以满足抗震新规,提高使用寿命。我们先后进行了数十项技术和工法创新,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洛克外滩源现已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四项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魏春明表示,这个项目是自己从业生涯中引以为傲的经典案例,“我有幸从事了自己最钟爱的建筑事业,有幸取得了一点一点的工作业绩,感恩不断创新的自己,感恩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活动现场
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创造,收获打工的快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感到迷惘、疲惫、纠结,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来自倍加洁股份有限公司的耿宜鹏讲述,2006年11月,自己成为一名一线维修工,每天、每周、每月都在经历着“三班倒”的循环。早年间,公司开始研发双色注塑牙刷模具,历经两年多未获成功。在公司的号召下,自己主动投身模具车间“第一线”,多次提供有突破性的建议,助力公司于当年年底成功开发第一套双色模具,降低人工成本50%、提升工作效率11%。
“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注塑效率,我和同事成功开发出第一套热流道注胶模具,效率提升50%左右。2013年,我积极主导注塑注胶生产线自动化思路,成功实现机器人自动化。我先后申报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与宝洁公司合作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绽放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收获打工的快乐。”耿宜鹏说。
“一路走来,虽艰辛,但值得”
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中压车间工艺员王桂琴说,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江扬电缆,从一名小小技术员成长为目前公司唯一的女性高工。一路走来,虽艰辛,但值得!“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技术、质量岗位,带领团队在线缆环保、阻燃、绿色、特种领域深根细作。2009年,我走上了管理岗位,先后牵头建设了公司多个研发平台,主持研发各类环保、耐高低温、屏蔽型线缆,充电桩用电缆等。两年多前,我向公司提出了回归基层做一名工艺员的申请。我想用我多年来熟悉掌握的各道工序,逐步积累的成熟经验,向技术岗位转型,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王桂琴现场吐露心声:“在我看来,人生就像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似乎高不可攀,其实每向前走一步,就距离目标更进一点。”
通讯员 高云 丙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