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东省淄博市的行政区划,就包括了当年春秋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


(资料图片)

从制度层面上讲,齐国对今天中国的贡献,那是独一份的。

因为事情明摆着的,皇帝不能只有玉玺,他也得吃饭。

秦国是中华帝国郡县制和官僚制度的集大成者,给中华帝国做了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

齐国是中华帝国国有专营和宏观调控制度的集大成者,为中华帝国做了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

政治经济两条腿,这才有了中华帝国这两千多年,迈步向前不断档。

而且说,皇帝制度从朕的大清亡了以后,就扫地出门了, 但是春秋时期齐国开创的国有专营、盐铁专卖、价格调控机制、大基建刺激经济发展、鼓励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等等经济制度和政策,有些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两千七百多年前的齐国临淄,有可能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超级大都会,在当时中国经济所占的比重,不亚于今天的长三角和珠三角。

据学者推断, 管仲和齐桓公时代的临淄城,有居民大约30余万人,同一时期的西方文明“圣城”雅典,人口大约只有4—5万。

按照《战国策》里的说法,临淄因为经济富足、生活优裕,所以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极大丰富,大家每天下了班,就去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六博棋……还研发了一种用脚踢的游戏,叫做“蹴鞠”—— 据说,后来发展成了“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但中国队作为创世大神,却不屑参与其中,多次泄绝世界大赛——这是后话,咱就不说了。

当年的临淄城,堪称中国“第一堵城”,车马堵在街道上,人也密密麻麻、熙熙攘攘,怎么说呢,反正有三个成语——

接踵摩肩

挥汗如雨

联袂成荫

就是从“堵城”临淄里,这么流传开来的,那场景,您自己脑补吧,密集恐怖症患者慎入。

这一局面的开创者,就是号称“中国的凯恩斯”的大神管仲。

在管仲的领导下,齐国其实在春秋列国中,是挺另类的,即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商业霸权”国家。

当天下各国还苦哈哈的刮地皮,收“田赋”、“人头税”的时候,管仲已经“官山海”,大办国有企业创收,数钱玩了——

也就是说, 把矿山、盐场收归国有,然后垄断专营;或者说,由国家进行价格管制、统购统销,在此基础之上,开放给民间资本承包经营。

直到管仲身后两千年,欧洲各个小国的国王们,还因为收不上税来,要去找黑心的犹太商人借贷,才能回家过年—— 就这,你怎么搞中央集权大一统?

简直弱爆了~~

为啥说当时的齐国是另类呢?

因为其他的春秋霸主,吴楚晋越之类 ,都是噬土狂魔,称霸的目的,也不外乎,就是赤裸裸的扩张领土和收保护费,和近代的俄罗斯是一个模式。

只有管仲领导下的齐国,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有时候还主动给邻国赠送土地,你说他是赔本赚吆喝吧?

非也!

齐国追求的, 是控制市场,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通过商业霸权,喝小弟们的血,轻松愉快的“赚小钱钱”,倒是跟几十年前的美丽国有点像。

为啥说,是几十年前的大美丽呢?因为这些年大美丽产业空心化,早就开始玩金融霸权了,这是题外话,咱们暂且不表。

再说回齐国,公元前679年,当时齐桓公才上位7年,管仲也是刚出道, 齐国就以武力威慑做背书,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建立了一个关税同盟,规定了市场交易税,统一为2%,进出口关税,统一为1%。

这不就是一个春秋版的“WTO”吗?

蛮夷戎狄咱就不说了,当时已知的华夏文明世界,谁家是以商贸立国的?

谁家商品经济最发达,货品最物美价廉?

谁家最需要放开“自由贸易”,冲击“全球市场”?

所以你说,统一关税,税率还这么低,对谁最有利?

果然是,弱者遵从规则,强者利用规则,至于顶流,人家自己创造规则,齐国确实另类,确实牛。

这还没完,第二年,齐国再次会盟诸侯,这一次的主题,是“大基建”,要求各国整修商路,方便国际交通,还讨论制订了国际度量标准,国际斤两称数。

你看,大哥不图你家土地和财产,大哥是华夏的“文明灯塔”,大哥帮你修桥铺路,帮你搞定基础设施建设,搞定度量衡…… 行了,都干活去吧,别特么再说因为路不好走,特产运不出来,耽误你大哥挣钱!

这个吗,又有点像今天的某东方大国,你我心里有数就好了,话不能说的太白。

那假如小弟不服怎么办?

出兵入侵,给他脑袋开瓢吗?

那是晋国、楚国,还有近代的大俄国喜欢干的事,成本高昂,东方大国还犯不上,用贸易战,就可以把你办理了。

比如齐国的东南部,有两个邻居小弟:莒国、莱国,多年以来就和大哥不对付。

齐桓公想要教训这俩小弟,但是两国实力也都不弱,田地和武力值都够用,而且物产丰富,特产一种紫草,可以用作印染原料,也有一种说法是,可以用来做燃料, 反正就有点像今天的土澳,通过出口原料、矿石就能赚大钱,所以不太鸟东方大国。

管仲就说了,那俩国家不是出紫草吗,但是咱们齐国有铜矿,能铸铜钱啊,而且矿山是国家所有的,那咱就出动军队建厂,可劲儿的铸钱,然后拿钱砸,高价进口他们家紫草,剩下的事儿,大王您就瞧好吧!

莒国和莱国一看,还有这种好事?

咱们家紫草是老天爷给的,山上地里多的是,那玩意儿不值钱,但是铜钱多珍贵啊,齐国这个冤大头,居然高价用铜钱来买紫草?

开造!

于是两国号召民众——别再傻呵呵种粮食了,谁要想暴富,就改种紫草,跟傻帽齐国赚铜钱去啊!

“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这么没的。

第二年,管仲看看差不多了,就开始收网,把采矿铸钱的部队全召回来,转头下地,种粮食去,同时立即停止进口莒国和莱国的紫草。

这一年来,莒人和莱人过惯了好日子,早就不种粮了,而是用买紫草的钱,跟外国进口粮食吃, 这一下饭碗端在了别人手里,成了待宰的肥羊。

还记得咱们前边说的,春秋版的“WTO”,是被谁把持的吗?

当然是齐国。

于是齐国操控国际粮价,大割莒人和莱人的韭菜,在齐国只卖10个钱一钟的粮食,在莒、莱的售价,居然被炒到了370钱!

没办法,谁让你们家有钱,还缺粮呢?

当然了,等你们家卖紫草赚的钱,都回流到了齐国,原本的家底,也败的差不多的时候,粮价自然也就下来了—— 毕竟我们是负责任的东方大国,不能容忍世界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吗。

这么来回一折腾,莒国和莱国国力大减,从此归附于齐国。

管仲没让齐国流一滴血,收服了两个小弟,还大赚了一笔。

还有一次,是齐国对付鲁国和梁国。

鲁国在春秋时期,还是一个中上等的诸侯国,作为周武王始封国、周公后裔,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跟莒、莱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的鲁国,纺织业发达,生产一种色彩光亮、质地丝滑的高端丝织品,称为“绨”,用“鲁绨”做的衣服,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Gucci、Dior、Chanel之类,是高端服装奢侈品。

管仲就和齐桓公商量,说大王您要不就带个头,平时多用点“鲁绨”服装?

好东西谁不喜欢?

于是上行下效,齐王的左右侍从、王公大臣们,也都跟进了。于是穿着“鲁绨”蔚然成风。

还记得前边说的,临淄是什么地方?

那就是当时的纽约曼哈顿,有钱人扎堆的地界,现在既然穿“鲁绨”成了国际时尚,大家一起别犹豫,有钱就要买买买啊。

绨衣供不应求,眼看是个发财的买卖,但是管仲却下了死命令,不准齐国人生产绨布纺织品,必须要从鲁国和梁国进口。他还嫌国际影响力不够大, 还特意请齐桓公出马,穿着满身“鲁绨”的奢侈品成衣,出去巡游,在齐鲁交界的泰山南麓一带,转悠了十好几天。

果然,买卖就来了。

管仲于是召集鲁梁两国的商人开会,要高价收购绨布, 均价30斤铜/匹,而且来多少就吃进多少,你运来10匹布,那就换我300斤铜,你敢送来100匹,我就敢给3000斤!

怎么样?

你们国家还苦哈哈的,征收什么赋税啊?

光卖布,就够财政用的了。

两国一听,还真是这么个理,于是全民纺织卖布,成了国家战略,耕地自然也就荒废了。一年多以后,眼瞅着国内粮价暴涨。

管仲又一次搞起了贸易封锁,下令闭关,再也不收两国的绨布了。

鲁国和梁国的经济瞬间崩盘,断了财路,又没有粮食吃的难民,潮水一样涌入齐国。 东方大国也是来者不拒,但是不能白吃饭,要给国家开垦荒地去,这样一来,反而促进了国内的农业生产。

鲁国怎么办?

于是作为一个春秋大国、姬姓正统,国君不得不亲自去齐国,纳币修好。当然这里的“币”,不一定是铜钱,也泛指各种礼品,反正就是低声下气去求人的意思。

这个事当然有点“损人利己”了,但是比起后来的晋国、楚国,就是赤裸裸要割地、要赔款,要附属小国称臣纳贡,东方大国用贸易战谋取国家利益,肯定是更文明、更省力,“伪装性”也更强的。

当然喽,这些手法在今天的贸易战来看,很“小儿科”, 但祖先的智慧,毕竟只是“指月之手”,子孙后辈要顺着手指的方向,自己发力,去寻找“白月光”,不能只盯着手指头看。

所以,当今天的西方大国,悍然对东方大国发动贸易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很淡定的, 既然祖先成功走过了“从0到1”,那么后来人,还害怕那些“从1到100”的伎俩吗?

从管仲、陶朱公,到桑弘羊、刘晏……东方大国有过一代又一代的宏观调控战略大师,他们正在云端眺望,看我们呢,如果他们听到今天的故事,也许会两手一拍,说道——

怎么,又要打贸易战了吗?

爷青回!